關於獎項

發展沿革

經濟部國家產業創新獎

  • 組織類新增「新創企業組」,以鼓勵設立未滿8年的新創潛力之星。
  • 團隊類原獎項「地方產業創新典範」獎名調整為「地區創新貢獻」
  • 團隊類原獎項「產業創新聯盟」已完成階段性任務退場。
  • 團隊類獎項原「工業基礎技術深耕」已完成階段性任務退場,新增「產業創新聯盟」。
  • 105年07月01日,為鼓勵產學合作創新貢獻,強化組織類對產學合作貢獻之創新成效,並於個人組獎項新增「產學貢獻」。
  • 103年起進行獎項精簡,並改為二年舉辦一次,一年評審年、一年頒獎年。
  • 99年12月31日,經濟部產業科技發展獎進行轉型作業
  • 100年01月01日,進行規劃奉核,於100年7月,正式轉型為經濟部國家產業創新獎。

經濟部產業科技發展獎 (82-99年,1-18屆)

  • 評審流程改變: 卓越獎複審由實地審查改為簡報審查
  • 參選組別調整: 原軟體、網路組,併入資訊通訊組。7組調整為6組。 原航太、機械、自動化組更名為機電、運輸、自動化組
  • 參選組別調整: 原電子、資訊組; 光電、通訊組; 調整為電子、光電組; 資訊、通訊組
  • 新增「個人成就獎」面談作業

  • 個人獎項新增「傑出青年創新獎」,獎勵40歲以下年輕研發人員勇於投入更具前瞻性之研發創新
  • 「卓越成就獎」,更名為「卓越創新成就獎」
    「傑出獎」,更名為「傑出創新企業獎」
    「優等獎」,更名為「優等創新企業獎」
  • 參選分組變動為航太、機械、自動化組;電子、資訊組; 光電、通訊組; 民生、化工、材料組;生技、醫藥、食品組;軟體、網路組;創新服務組等七組。

  • 新增「個人成就獎」,獎勵國內企業在創新技術、管理及制度等具有貢獻之個人
  • 經濟部技術處顧問會議通過新增科技獎變革規劃
  • 參選分組變動為金屬、機械、電機組;電子資訊組; 光電通訊組;民生化工組;生技製藥組;軟體網路組; 研發服務組等七組

  • 「特殊成就獎」更名為「卓越成就獎」
  • 參選分組變動為金屬、機械、電機組;電子資訊組; 光電通訊組;民生、化工、生技組;軟體、網路組; 技術服務組等六組

  • 增設「特殊成就獎」,以表彰在研究發展具國際水準卓越成就之企業

  • 第四屆起改名為「經濟部產業科技發展獎」,由經濟部主導,長期推動該獎項作業
  • 完成製訂「經濟部產業科技發展獎作業要點」,並成為本獎項推動之依據獎」
  • 參選規劃具體分組為機械、金屬、自動化組;電子組;資訊組;民生化工組;技術服務組等五組

  • 由產科會成立第一屆「優良產業科技發展獎」,規劃傑出獎、優等獎等獎項,以期促進國內產業創新能力